更新时间:2025-02-25 15:36点击:50
《平沙落雁》,亦称《雁落平沙》,是中国古琴音乐中的一首经典名曲,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流传着多种流派的不同演奏版本。此曲旨在通过描绘大雁的高远志向,抒发隐士的豁达胸怀。它最早见于明代1634年出版的《古音正宗》一书。自诞生以来,《平沙落雁》的曲谱被多种出版物收录,至今已多达五十余种版本,展现了其在古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。仅在1962年出版的《古琴曲集》第一集中,就收录了六位不同琴家的演奏版本。
关于《平沙落雁》的创作者,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,包括唐代陈子昂、宋代毛敏仲和田芝翁,以及明代朱权等。然而,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资料,这些说法均难以得到证实,使得此曲的作者身份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。
尽管《平沙落雁》的创作时间相对较晚,但它却在近三百年来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目之一,被近百种不同的琴谱所收录。这一广泛流传的现象,不仅得益于其流畅、动听的曲调,更在于其新颖、独特的表现手法,使得听众能够轻松理解曲中的意境。《平沙落雁》的曲意虽然因不同琴谱的解题而有所差异,但每一版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,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与赞誉。
《古音正宗》中说此曲:“盖取其秋高气爽,风静沙平,云程万里,天际飞鸣。借鸿鸪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也。……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。初弹似鸿雁来宾,极云霄之缥缈,序雁行以和鸣,倏隐倏显,若往若来。其欲落也,回环顾盼,空际盘旋;其将落也。息声斜掠,绕洲三匝,其既落也,此呼彼应,三五成群,飞鸣宿食,得所适情:子母随而雌雄让,亦能品焉。”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。全曲委婉流畅,隽永清新。……